佛山开展道路交通标识信号设置问题专项监督初见成效
“道路变宽了,现在堵车情况缓解了许多。”
“现在开车经过那条路,终于不用左顾右盼找标识了。”
“人行横道通行时间变长了,再也不用跟绿灯‘赛跑’了。问题处理得很及时,我很满意!”
日前,工作人员回访道路交通标识信号整改情况时,市民连连点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佛山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创造条件。市纪委监委围绕中心、精准监督,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道路交通标识信号设置问题专项监督,着力于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日常出行中碰到的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转变,塑造一个生活品质更加美好的新佛山。
有司机反映,禅城区九鼎国际旁的季华六路季华路隧道入口(东往西方向)没有去往普澜路的标识,如最左侧车道的车辆出隧道后要转到普澜路,需在几百米内连切三条线,存在较大的行车隐患。
在收到群众反映问题的第二天,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对路口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现场查核情况,发现去往普澜路的变道信息仅在季华路隧道出口(东往西方向)的不远处有显示,如果临近路口才变道确实会造成拥堵,甚至易发生交通事故。季华路作为中心城区东西走向的“大动脉”,沿线高楼林立,金融机构聚集,不仅是佛山的城市封面,也是知名的总部经济聚集带,交通的通畅便捷是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主要保障。
对此,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立行立改,迅速开展标识优化,“我们在季华六路季华路隧道入口(东往西方向)增加了普澜路标识,让市民朋友根据目的地提前选择车道,安全行驶。”
禅城区季华六路季华路隧道入口(东往西方向)路面标识指引优化对比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罗村大桥拥堵问题,南海区交通、公安等部门在保障行人通行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度、调整隔离护栏、配套完善交通标志线、铺装路面、迁移障碍物等措施,将桥面单向4车道扩展为5车道。改造后,交通监控监测显示,高峰期罗村大桥的车辆排队长度有效缩减,行车速度明显提高,高峰时期每小时通过车流量由8500余辆增加到约1万辆,整体通行能力提高17.6%。
这些是佛山开展道路交通标识信号设置问题专项监督工作的缩影。
没有便于理解、利于通行的道路交通标识信号,再好的路不仅实现不了快捷通行,还会适得其反。市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以道路交通标识信号为今年首个专题,成立工作专班,成员包括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驻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等,采用“群众出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卷”的“解题监督”模式,实行分阶段有重点专项监督。
工作专班通过市纪委监委官方平台发布的调查问卷、现有投诉举报及舆情收集渠道,按照“关注度高、反映强烈、问题典型”原则,分批筛选形成重点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已交办问题三批100条,督促整改问题54条。
“行人横过环市东路的绿灯时间太短,青年人快步走有时都不够时间通过,更不要说老人和小孩。”顺德区大良街道有群众在调查问卷上反映。
收到群众出题后,如何答好题?
工作专班把群众“出题清单”转化为部门“职责清单”,强化监督,推动各级公安、交通等部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针对上述问题,顺德区纪委监委和顺德区公安局迅速行动,现场实地查核情况,蹲点掐表计算行人步行时间,“信号灯配时是按照国标执行,但现场发现该路口过路行人多为老人小孩,应当结合行人步速适当延长信号灯时间。”
随后, 该区公安局及时将信号灯配时精准调整为北侧总人行过街53秒,南侧总人行过街53秒,东侧总人行过街76秒,“通过观察和测试,调整后绿灯时间可满足行人过街需求。”该区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类似的精准调整信号灯的例子同样发生在高明区。市民王小姐反映,高明区丽日名都和钧明城以及西江新城第一小学中间的红绿灯设置不够合理,行人过马路时,右转车辆也通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